带状疱疹
疾病概述
水痘、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累及神经和皮肤发生在身体单侧,一般不超过中线;
沿带状分布的成簇水疱,疼痛明显,局部皮温升高;
可没有明显水疱,但有局部皮肤疼痛灼热感;
通常发生在躯干如胸部、腹部、背部,但也可发生在眼周、耳部甚至口腔内;
50岁以上人群易发生
病因
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潜伏在体内,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,病毒“苏醒”而在体内活跃,且沿感觉神经感染,发展为带状疱疹。症状
部分人会出现发热、乏力、头痛等前驱症状,伴有皮肤烧灼感或疼痛,可持续约1-5天;水疱、红斑等皮疹沿单侧神经分布,典型的是单侧带状分布,不会超过身体中线到对侧;
水疱约在7-14天结痂,一般在2-4周内可消退;老年人水疱消退较慢,有些消退后可出现淡红斑、色素或瘢痕;
皮疹期间会出现疼痛,一般以牵扯痛、钝痛、跳痛为主,有的是阵发性的,也有持续疼痛,衣物摩擦会令疼痛加重。如果出现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则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。
诊疗
带状疱疹要早诊断、早治疗,以避免后遗神经痛的发生。治疗的目的是抗病毒、止痛、防止并发症。
西医治疗:抗病毒药物如泛昔洛韦、更昔洛韦等,糖皮质激素使用有争议,但一般认为在发作早期使用可尽快控制炎症,缩短疼痛时间和愈合时间。止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、曲马多或非甾体抗炎药等。
中医治疗:此病的中医病名为“蛇串疮”,或民间俗称“缠腰火丹”者。中医认为此病因情志内伤,肝气郁结,久而化火,干净火毒蕴积,夹风邪上窜头面而发;或夹湿邪下注,发于阴部或下肢;或火毒炽盛者多发于躯干。而年老体弱者,常因血虚肝旺,湿热毒蕴,导致气血凝滞,经络阻塞不通,以至疼痛剧烈,病程迁延。因此,中医治疗本病以行气止痛、活血化瘀为主,初期兼以清热利湿,后期兼以扶正祛邪与通络止痛并用
预后调理
发病期间应保持心情舒畅,以免肝气郁结加重病情忌食肥甘厚味、辛辣发物和酒
忌用热水烫洗患处,内衣应柔软宽松,减少摩擦。